綠蜂膠的功效有哪些?有副作用嗎?巴西綠蜂膠和台灣的差在哪裡?

綠蜂膠的功效有哪些?有副作用嗎?巴西綠蜂膠和台灣的差在哪裡?

 

蜂膠是蜂巢內的膠狀抗菌物質,經由蜜蜂採集植物的樹脂,與其自身的分泌物及蜂蠟混合而成,用於建造、加固及修復蜂巢。蜂膠的顏色與蜂群採集樹脂的植物來源有關,不同產地的自然環境所產生的蜂膠的顏色及成分不盡相同。其中,綠蜂膠主要產自巴西東南部,由於其含有豐富的類黃酮 (flavonoids) 及阿特比靈 C (Artepillin C,ARC) 等植物生化素,目前已被廣泛應用於功能性食品及膳食補充劑 (ref 1)。

 

👉不需註冊會員,結帳輸入優惠碼『YOHOBLOG』就折50元!👈

 

 

綠蜂膠的營養成分解析

蜂膠的成分十分複雜,目前已鑑定出超過 500 種化合物,不同的產地及植物來源,其成分不盡相同。蜂膠的品質主要取決於蜂群採集的植物來源及加工萃取的方法 (ref 2)。產自歐洲、亞洲及北美溫帶地區之蜂膠主要活性成分為類黃酮、芳香酸及其酯類。

近年來,產自巴西東南部的綠蜂膠由於其植化素組成不同於一般蜂膠而備受關注。巴西綠蜂膠的植物來源分布於巴西東南部塞拉多 (Cerrado) 地區的酒神菊樹(Baccharis dracunculifolia)(ref 3),其活性成分除了類黃酮外,亦含有阿特比靈 C、木酚素 (lignans) 等酚類物質 (phenolics)、雙萜類 (diterpenes) 及三萜類 (triterpenes) 等 (ref 4、5)。

 

註冊line會員立即領$250

 

綠蜂膠的功效大公開

由於綠蜂膠含有類黃酮、酚類物質及萜類等多種植物生化素,幫助調整體質及維持健康,以下分別說明:

1. 調整體質

綠蜂膠可幫助調整體質,滋補強身。

2. 維持健康

研究顯示綠蜂膠所含之阿特比靈 C 等酚類物質及萜類物質可以改變細菌叢生態,幫助維持健康。

 

綠蜂膠的主要產地在哪裡?巴西的和台灣的差別在哪?

蜂膠的產地多元,主要產地包括巴西、加拿大、中國及紐澳等地,不同產地之蜂膠由於植物來源及地理環境不同,成分亦不盡相同。

巴西東南部所產之綠蜂膠,因含有豐富的酚類物質阿特比靈 C,在世界各國皆被廣泛應用於功能性食品及膳食補充劑。

台灣也有生產綠蜂膠,產季為每年的 5-8 月,產量稀少,因此十分珍貴。台灣綠蜂膠含有豐富的異戊二烯類黃酮,俗成蜂膠素,為台灣蜂膠特有的成分,近年來亦有許多研究報告指出其益處,目前已成為國內熱門的保健食品。

 

綠蜂膠有副作用嗎?誰不適合吃綠蜂膠?

蜂膠對一般健康成年人而言是安全無害的,但部分特殊族群食用蜂膠可能產生不良反應,包括對蜂製品過敏者、凝血功能障礙者、孕婦、哺乳婦及一歲以下孩童 (ref 9) ,以下分別說明:

1. 蜂製品過敏者

對蜂蜜等蜂製品過敏者,食用蜂膠也可能引起過敏反應,因此應避免食用。

2. 凝血功能障礙者

蜂膠中含有抗凝血成分,可能影響凝血功能,因此蜂膠不適合凝血功能障礙者食用。此外,手術前食用可能增加手術中的出血風險,手術前兩週應停止食用蜂膠。

3. 孕婦、哺乳婦及一歲以下孩童

目前尚無足夠科學證據顯孕婦、哺乳婦及一歲以下孩童食用蜂膠之安全性,因此不建議此類族群補充。

 

關於作者:

營養師 李依縉

李依縉 營養師

畢業於台北醫學大學營養學系,深耕保健食品產業,具有百場演講及保健食品開發經驗,期盼透過營養知識的分享幫助更多人健康。

現職:悠活原力營養師

證照:中華民國高等考試合格營養師、保健食品初級工程師、CTSSN運動營養專業課程認證、腎臟專科營養師

完整營養團隊介紹

 

 

想更了解綠蜂膠嗎?

現在就加入 line 好友

會有專人營養師與您一對一咨詢喔!

 

 

參考資料

1. A.A. Berretta, C. Arruda, F. Miguel, N. Baptista, A. Nascimento, F. Marquele- Oliveira, J. Hori, H. Barud, B. Damaso, C. Ramos, R. Ferreira, J. Bastos (2017).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brazilian propolis: from chemical composition until the market. Superfood and Functional Food-An Overview of Their Processing and Utilization

2. Y. Pu, H. Jiang, Y. Zhang, J. Cao, W. Jiang (2023). Advances in propolis and propolis functionalized coatings and films for fruits and vegetables preservation.

3. É.W. Teixeira, G. Negri, R.M.S.A. Meira, D. Message, A. Salatino (2005). Plant origin of green propolis: Bee behavior, plant anatomy and chemistry.

4. Shahinozzaman M, Basak B, Emran R, Rozario P, Obanda DN (2020). Artepillin C: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its chemistry, bioavailability, and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5. Bankova, V., et al. (2000). "Propolis: Recent advances in chemistry and biology.

6. Franchin, M., Saliba, A. S. M. C., Sartori, A. G. de O., Pereira Neto, S. O., Benso, B., Ikegaki, M., et al. (2024). Food-grade delivery systems of Brazilian propolis from Apis mellifera: from chemical composition to bioactivities in vivo.

7. R.S. Veiga, S. Mendonça, P.B. Mendes, N. Paulino, M.J. Mimica, A.A. Largareiro Netto, …, M.C. Marcucci (2017). Artepillin C and phenolic compounds responsible for antimicrobial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green propolis and Baccharis dracunculifolia DC.

8. Popova MP, Chinou IB, Marekov IN, Bankova VS (2009). Terpenes with antimicrobial activity from Cretan propolis.

9. Propolis. | MedlinePlus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