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子蛋白質有多少?一次了解蝦的熱量與健康好處

蝦子蛋白質有多少?一次了解蝦的熱量與健康好處

 

海鮮是相當受歡迎的食材類別,包含了眾多品項。其中,蝦子的品種多元,具有豐富的營養素,鮮甜Q彈的口感,簡易的烹調方式就能襯托出鮮蝦的美味,是備受民眾愛戴的海味食材。透過以下內容將帶領喜愛蝦子的各位,認識常見的種類,營養價值對於健康的好處以及食用時需留意的部分。

 

👉不需註冊會員,結帳輸入優惠碼『YOHOBLOG』就折50元!👈

 

 

蝦子的熱量高嗎?蛋白質多嗎?

我們首先來看看蝦子的營養成分表!以白蝦為例,可食部位生重100克作為計算。100公克的蝦肉,熱量為99大卡,水份佔了76公克,其餘的為蛋白質21公克,脂質約1公克,碳水為0公克,是高蛋白、低脂的食材。此外,擁有許多維生素與礦物質,像是鉀、鈣、鎂、鐵、鋅、菸鹼素、維生素B12等都相當傑出。值得一提的是,蝦子也含有EPA與DHA,對於維持健康更加分。膽固醇則是大家關注的指標之ㄧ,事實上,研究中已發現,飲食中的膽固醇對於健康的影響較小,正常健康個體大可不必太擔心,若是有相關代謝異常者,則再稍加留意即可。

 

延伸閱讀:DHA是什麽?這些族群(尤其孕婦)一定要知道這5個DHA功效!

延伸閱讀:魚油中的「EPA」是什麽?4大EPA功效告訴你!營養師唯一推薦該品牌

 

一隻蝦子的重量會隨著品種與大小有所不同,通常一隻中等的蝦子,也就是我們平常食用的大小約10-20公克,小型蝦可能低於10公克,大型蝦則可能高達20公克以上。而蝦肉約佔總重的30-50%,如果以20公克的蝦為例,蝦肉則介於6-10公克。以10公克來換算成表格中的營養分析,100公克約10隻蝦,一隻蝦熱量10大卡,蛋白質2公克。

營養素 含量 營養素 含量
熱量(kcal) 99 水分(g) 76.1
蛋白質(g) 21.3 脂肪(g) 0.9
碳水化合物(g) 0 鈉(mg) 210
鉀(mg) 302 鈣(mg) 85
鎂(mg) 44 鐵(mg) 2.4
鋅(mg) 1.5 磷(mg) 246
銅(mg) 0.385 錳(mg) 0.322
維生素A總量(IU) 24 β-胡蘿蔔素(ug) 14
維生素E(mg) 1.98 維生素B1(mg) 0.05
維生素B2(mg) 0.05 菸鹼素(mg) 2.46
維生素B6(mg) 0.11 維生素B12(ug) 2.24
葉酸(ug) 10.8 飽和脂肪酸(mg) 349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mg) 209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mg) 333
EPA(mg) 85 DHA(mg) 57
膽固醇(mg) 171    

註:以上數據基於白蝦可食部位生重100克計算

註冊line會員立即領$250

吃蝦的好處功效與注意事項

蝦子高蛋白、低脂、低卡路里也含有多種營養素,以下讓我們來看看,營養價值所賦予的好處。

1. 優質蛋白質:

蛋白質是人體細胞、組織、器官的主要構成物質,可用於肌肉生長,有助於組織的修復,是每個人都需要的三大營養素之一。

2. 低脂肪、低熱量

蝦子隸屬於低脂肉類,高蛋白、低脂、低熱量的特性,是體態管理、健身族群的心頭好食材。

3. 蝦紅素(Astaxanthin)

也稱蝦青素、藻紅素,是蝦子煮熟後呈現紅色的關鍵。事實上,蝦紅素並非蝦子產生,而是蝦子掠食具有藻紅素的藻類後累積在蝦體而得。蝦紅素主要存留在蝦殼,目前會以萃取的方式製作成保健品方便補充。經研究發現蝦紅素對於維持健康有多重益處,為了照顧到茹素者,現在都會從藻類提取蝦紅素。

 

延伸閱讀:葉黃素VS 蝦紅素,誰才是最受歡迎晶亮營養補給王?一張表全面解析!

4. 維生素B12

蝦子裡最為傑出的維生素B為B12。維生素B12有助於紅血球的形成,增進神經系統的健康

5. 葉酸

有助於紅血球的形成,有助胎兒的正常發育與生長。

6. 菸鹼素

又稱維生素B3有助於維持能量正常代謝,增進皮膚、神經系統、黏膜及消化系統的健康。

7. 鈣

有助於維持骨骼與牙齒的正常發育及健康,有助於肌肉與心臟的正常收縮及神經的感應性。

8. 鐵

有助於正常紅血球的形成,構成血紅素與肌紅素的重要成分。

9. 鋅

有助於維持能量、醣類、蛋白質與核酸的正常代謝,增進皮膚健康,也能強化保護力。

10. omega-3脂肪酸

蝦子也擁有EPA、DHA,能調節生理機能、促進新陳代謝。

 

蝦子一天吃幾隻?

目前沒有明確訂定蝦子一天的建議食用量,我們可以將其中一餐的蛋白質來源設定以蝦子作為主食材,那麼如果說一餐的蛋白質規劃落在2份的話,大約是7隻蝦子。其他餐別的蛋白質食材可以多樣化選擇,使餐點與營養具有豐富度。

 

常見蝦子種類介紹

1. 泰國蝦

正式名稱為淡水長臂大蝦(學名: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也稱泰國長臂大蝦、羅氏沼蝦、羅氏蝦。是分布最為廣泛的淡水蝦類,原產地為泰國、印尼、越南等熱帶與亞熱帶國家,目前台灣屏東的里港及鹽埔均有大規模的養殖場。淡水長臂大蝦是體型最大的淡水蝦類之一,腹部有橘色斑塊,頭部大,蝦身瘦,藍色大螯上有細毛、棘毛是明顯特徵。肉質鮮甜、結實有嚼勁,需搭配調味料才能掩蓋土味。常見料理為燒酒蝦、胡椒蝦。

2. 草蝦

正式名稱為斑節對蝦(學名:Penaeus monodon),也稱桂蝦。主要分佈於印度洋、太平洋海域。草蝦為大型蝦類之一,背緣有倒三角形的墨綠色斑紋、淡紫色的步足及帶有黃色條紋的尾巴是其特徵。口感結實,常見的烹飪方式為煎、燒、燴。

3. 藍鑽蝦

名稱聽起來高檔,其實就是白蝦的一種!由於生長在阿拉伯海域,鹽度高,肉質比起一般的白蝦更緊實富有彈性,因此價格也比一般白蝦來得昂貴。

4. 白蝦

正式名稱為中南美白對蝦(學名:Litopenaeus vannamei),也叫凡納濱對蝦、白對蝦、白腳蝦或太平洋白蝦,主要分佈於太平洋東岸。蝦體偏綠色帶有半透明感、墨綠色小針點,煮熟後顏色偏紅,口感鮮甜細緻,適合各種烹調方式,常見的像是川燙蝦、鳳梨蝦球。

5. 蝦仁

脫去蝦殼、蝦頭剩下的蝦肉就是蝦仁!因此蝦仁並非蝦子的品種之一。蝦仁的製作步驟相當繁瑣,包括了區分規格、去頭、去殼、開背去腸泥。仔細來看,會將低至中價位的蝦子浸泡於亞硫酸鹽冰水後進行加工,在最後冷凍前以氯水殺菌後浸泡於磷酸鹽冰水才冷凍包裝。亞硫酸鹽的目的是防止蝦體變黑;氯水殺菌及磷酸鹽水浸泡會提升光澤感與保水性;冷凍前會有包冰的步驟,是為了阻止油脂氧化與水分蒸發。蝦仁通常都會經過加工,才可以保持新鮮販售,而這些加工過程會導致營養素流失,也因為保水性提升,顯得蛋白質含量會比較少。

 

不論蝦子的種類為何,我們可以觀察到熱量及蛋白質的含量相仿,皆是優秀的健身、健康食材。至於蝦仁的數值偏低與加工流程有關,可以選擇市場的現剝蝦仁,不僅新鮮,不會有添加物的殘留問題,同時擁有完整的營養價值。

品種 熱量(kcal) 蛋白質(g)
泰國蝦 88 20.3
草蝦 100 22
藍鑽蝦 99 21.3
草蝦仁 44 9.7

註冊line會員立即領$250

 

吃蝦子的禁忌壞處與風險

蝦子固然是良好食物,對於特殊族群來說卻需要萬般謹慎。

1. 蝦子不耐者

有些人一旦接觸到蝦子便會產生極度的不良反應,這時應該要有所警覺,是對於蝦子過度敏感的緣故,需要避免食用蝦子。

2. 蛋白質代謝異常者

患有蛋白質代謝不良者,需要控制蛋白質攝取量,這時蝦子的食用量就需要經過計算。

3. 膽固醇代謝異常者

蝦子含有膽固醇,代謝不良者,建議避免為佳。

任何食物攝取過多或過少都會為健康帶來負擔,以整體所需的熱量與營養素為基準計算後,再劃分份數食用是相對安全的作法。

 

美味營養兼具的蝦子,食用時也是有潛在風險,我們一起來了解。

1. 重金屬

海鮮都會有重金屬污染的風險!蝦頭是內臟的聚集處,而內臟會累積重金屬、污染物、毒素、環境賀爾蒙等,可行的話建議將蝦頭的部位剔除,降低有害物質的吸收。

2. 蝦腸

蝦子的背緣處有一條黑色的沙線,是蝦子的消化道,同時也是累積排泄物的所在地。前處理時將蝦腸清除乾淨,以防吃下不乾淨的病菌、物質。

3. 新鮮與否

採買時應選擇蝦殼帶有光澤、有硬度、蝦身堅挺、不易掉頭。反之,不新鮮的蝦容易斷頭,蝦身會凹陷軟爛出水,有異味。販賣處應有足夠的低溫,降低病菌的孳生。

4. 硼砂蝦仁

蝦仁吃起來非比尋常的脆彈,可能是有添加硼砂的緣故。硼砂會危害健康,因此現在已禁止使用於食品中。取而代之的是聚合磷酸鹽類,在限定範圍內使用為合法食品添加物,倘若完全不想碰觸到添加物,建議選購現剝蝦仁或採買於商譽良好的店家。

 

結論

蝦子肉質鮮甜肥美,簡易烹飪就能牽引出可口的味覺享受。繽紛的營養素,擁有眾多健康好處,從蝦肉到蝦殼都有其利用價值,已成為全球受歡迎的海鮮之一。

高蛋白、低脂質、低熱量是維持體態者、健身運動者的優良食材來源。

豐富的維生素與礦物質為健康效益加分不少,不過若是有蛋白質、脂質代謝異常,甚至對於蝦子過度敏感者則需謹慎。海鮮容易積存重金屬、有害物質,剝除相關部位較能安心食用。新鮮與否直接影響其美味與食安,避免引起不適症狀,採買時應細心觀察蝦體的完整性、是否有腐敗味等警訊。適時摻入食品添加物有其必要性,介意者可以親臨現場處理的蝦仁,既天然又安全。今天介紹了人氣王蝦子,從食用建議到營養價值、注意事項,讓大家品嚐鮮蝦之時也能多一分蝦子的認識。

 

關於作者:

營養師 李依縉

李依縉 營養師

畢業於台北醫學大學營養學系,深耕保健食品產業,具有百場演講及保健食品開發經驗,期盼透過營養知識的分享幫助更多人健康。

現職:悠活原力營養師

證照:中華民國高等考試合格營養師、保健食品初級工程師、CTSSN運動營養專業課程認證、腎臟專科營養師

完整營養團隊介紹

 

 

想更了解蝦子營養嗎?

現在就加入 line 好友

會有專人營養師與您一對一咨詢喔!

 

 

參考資料

1. John W. Carbone, Stefan M. Pasiakos (2019). Dietary Protein and Muscle Mass: Translating Science to Application and Health Benefit

2. Maria Luz Maia, Clara Grosso, M Fátima Barroso, Aurora Silva, Cristina Delerue-Matos, Valentina Fernandes Domingues (2023). Bioactive Compounds of Shrimp Shell Waste from Palaemon serratus and Palaemon varians from Portuguese Coast

3. Zubda Yaqoob, Muhammad Sajid Arshad, Muhammad Imran, Haroon Munir, Tahira Batool Qaisrani, Waseem Khalid, Zubia Asghar, Hafiz Ansar Rasul Suleria (2021). Mechanistic role of astaxanthin derived from shrimp against certain metabolic disorders

4. Robert C Langan, Andrew J Goodbred (2017). Vitamin B12 Deficiency: Recognition and Management

5. Yulia Shulpekova, Vladimir Nechaev, Svetlana Kardasheva, Alla Sedova, Anastasia Kurbatova, Elena Bueverova, Arthur Kopylov, Kristina Malsagova, Jabulani Clement Dlamini, Vladimir Ivashkin (2021). The Concept of Folic Acid in Health and Disease

6. Olga A Balashova, Olesya Visina, Laura N Borodinsky (2018). Folate action in nervous system development and disease

7. Emily Wuerch, Gloria Roldan Urgoiti, V Wee Yong (2023). The Promise of Niacin in Neurology

8. Robert B Saper, Rebecca Rash (2009). Zinc: an essential micronutrient

9. Yasuhiro Watanabe, Ichiro Tatsuno (2020).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with Omega-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nd the Mechanism Involved

10. Shanshan Li, Ka Hou Chu, Christine Yee Yan Wai (2023). Genomics of Shrimp Allergens and Beyond

11. Mohamed A. Embaby, Ahmed M. Ayesh, Salah H. Salem, Gomaa N. Abdel-Rahman (2024). Potential human health risk assessment associated with Hg, Cd, Pb, and As in sardines and shrimp from four Egyptian coastal governorates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