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岩3大好處!抱石攀岩入門攻略!差別在哪裡?
大家多多少少都有過登山的經驗,不過您可知道登山衍生出來的另一項運動-攀岩(rock climbing)?1970年以前攀岩被認為是克服登山過程中的困難,是登山的一部分,1970年以後才真正獨立出來,成為一項運動,如今更是奧運會的其中一個比賽項目。
依據困難度,攀岩可以再分成許多種類別。雖然看似危險,但只要有完善的裝備及專業指導,攀岩也可以是相當安全的運動,且老少咸宜!今天將帶您認識這項高人氣運動-攀岩,它能為健康帶來哪些好處?適合攀岩的族群為何?攀岩的技巧等,讓大家也能安全的參與攀岩,並享受其中的樂趣!
目錄
攀岩的好處有哪些?從登山衍生的全齡極限運動
攀岩是一項結合體能與心智挑戰的運動,帶來多方面的好處。
攀岩好處1:心理與情緒方面
減壓與放鬆: 專注在路線上會讓人暫時遠離生活壓力。
提升自信心與成就感:完成一條困難路線會給人強烈的成就感,增強自我效能感。
訓練專注力與解決問題能力:每條攀岩路線都像是一個立體的解謎過程,能鍛鍊邏輯與策略思考。
攀岩好處2:體能方面
全身性肌力訓練: 會動用手臂、背部、核心、腿部等全身肌肉,特別是握力與核心控制。
提升柔軟度與平衡感:需要伸展全身去抓握點位,訓練柔軟度與身體控制。
增強心肺功能:長時間攀登會提升耐力與心肺功能。
攀岩好處3:社交與生活方面
建立社群與人際互動:室內攀岩館常有良好的社群文化,大家會互相鼓勵與分享技巧。
提高自律與持續學習的動力: 想要讓攀岩進步,需要反覆練習與累積經驗,藉此培養持續學習的習慣。
親近自然: 戶外攀岩能親近大自然,提升心理健康並與自然建立連結。
抱石跟攀岩的差別是什麼?
抱石(Bouldering)和攀岩(Climbing)都屬於攀登運動,但兩者在裝備需求、攀登高度、技術要求和風格上有明顯差異。
抱石(Bouldering):
高度較低,室內抱石牆通常在3-5公尺之間。
無需繩索或確保者,底部有墊子保護。
裝備簡單,只需要攀岩鞋和防滑粉(鎂粉)即可。
路線通常短小密集,動作困難但所需時間較短,強調爆發力與技巧。
需要力量、協調性與解題能力。
攀岩(Climbing):
高度較高,一般攀岩牆高度通常在10公尺以上,戶外甚至可達數十公尺。
攀岩可再細分為運動攀登、傳統攀登和多段攀登等數種形式。
需要使用繩索、安全吊帶、快扣、確保器等裝備,不僅如此,通常需兩人一組,一人攀登、一人確保。
路線較長,需要好的體能、路線規劃與持久力,強調技術、耐力與戰略。
項目 | 抱石 | 攀岩 |
---|---|---|
高度 | 3-5公尺 | 10公尺以上 |
裝備需求 | 攀岩鞋、防滑粉、墊子 | 攀岩鞋、鎂粉、繩索、吊帶、確保器 |
確保者 | 無 | 有 |
安全方式 | 墊子吸收跌落衝擊 | 繩索與確保系統防止墜落 |
強調特性 | 爆發力、技巧、解題能力 | 耐力、路線規劃、安全管理 |
哪些族群適合攀岩?
攀岩是一項全身性運動,適合各種年齡和體能程度的人,以下是幾個特別適合攀岩的族群。
1.喜歡挑戰自我的人:
攀岩過程充滿策略與技巧解題,每條路線都像一個小型謎題。很適合追求成就感、想突破心理或身體極限的人。
2.想全身鍛鍊的人:
攀岩訓練到核心、手臂、背部、腿部、平衡感。是一種結合力量、耐力與靈活度的訓練。
3.兒童與青少年:
許多攀岩場有專為兒童設計的牆面,能訓練孩子的協調性、自信心與專注力,比起單純運動,攀岩也像是一種遊戲,很吸引小朋友。
4.上班族:
久坐族容易肌肉僵硬、姿勢不良,攀岩能促進伸展與代謝循環。
5.女性朋友:
攀岩講求技巧與平衡,不完全靠蠻力。很多女性攀岩者在技巧性路線上表現比男性更好。此外,攀岩可以練就出女性嚮往的線條分明而非壯碩的肌肉。
6.需要紓解壓力的人:
攀岩過程專注度高,有助於轉移壓力與情緒。
攀岩常見問題
1.攀岩會不會很危險?
攀岩的確有潛在風險,但如果在正確的環境下進行,並遵守安全規範、教練指導且正確使用裝備,攀岩其實是相當安全的運動。
2.攀岩有年齡限制嗎?
攀岩基本上沒有嚴格的年齡限制,幾乎是老少皆宜的運動。不過,根據年齡層的不同,在訓練方式、安全措施、路線設計上會有所調整。
3.攀岩有什麼技巧?
無論你是初學者還是進階者,以下是最核心實用的技巧一覽。
腳比手重要:攀岩應該靠腳,不是靠手硬撐!
踩點準確:用鞋尖踩點,不要整個腳掌壓上去。
保持腳輕盈:避免大力「砰」地踩,應該像在跳舞一樣輕柔靈活。
換腳技巧:學會在狹窄處換腳位,才不會卡住。
保持身體靠牆:重心應貼近牆面,這樣手臂用力才不會太累。如果屁股離牆太遠,你會感覺自己快被「吊起來」,表示重心太外面。
使用身體旋轉與側身:不要只是面對牆直直爬,轉動髖部與身體角度,可以節省很多力量。
善用休息點:找到可以掛住手或腳、暫時放鬆的地方。學會在牆上休息,是一項重要技巧,能讓你爬更長時間。
眼睛看路線:上牆前先看清楚整條路線,想好每一步要用哪隻手、哪隻腳。有時候錯一步會讓你完全卡住,提早思考可以少走彎路。
節省力量:
直臂懸掛:讓骨架支撐體重,比彎手省力。
小動作移動:不急不躁,動作穩才不浪費力氣。
選擇好握法:
Open hand:較省力但抓力較低,用於較大的握點
Half crimp:常見於中等大小的邊緣點
Full crimp:力量最強但傷風險高,應謹慎使用
控制呼吸與心理:放鬆呼吸,避免因為緊張而亂用力;保持節奏穩定,不急不躁是關鍵。
想更了解健康運動嗎?
現在就加入 line 好友
會有專人營養師與您一對一咨詢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