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慾不振怎麼辦?營養師教你促進食慾的7大方法

我們或多或少在度過生活時都會面臨到食慾不振(loss of appetite)的情況。有時是因為心情不好而吃不下,有時則由於疾病或生活的緣故而有食慾不振的困擾。沒食慾不僅僅只是沒吃東西這麼簡單,因著沒進食而營養不足,後續會引發全身性的健康危機,因此食慾不佳的議題不容忽視。以下將與各位讀者聊聊食慾不振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目錄
食慾不振的七大核心原因
食慾不振可能是生理、心理、環境或藥物因素所造成的,以下整理常見原因。
1.疾病
不論慢性或急性疾病都會引起諸多不舒服,進而影響食慾。尤其消化道相關症狀,更有可能在進食時感到不適或疼痛而吃不下。
2.心理因素
緊繃、情緒低落、悲傷、壓抑等負面狀態或經歷喪親、失戀分手、吵架等事件衝擊都會食不下嚥。
3.生活作息
熬夜、日夜顛倒,生活節奏被打亂而影響進食。缺乏運動使代謝變慢也會影響食慾。
4.環境
酷熱的天氣也會讓人不太想吃東西。
5.飲食
長期飲食單調乏味,缺少色香味的刺激,而降低進食的慾望。
6.年齡
年長者的生理機能逐漸退化且伴隨著疾病往往會減少食慾。兒童與青少年則可能因為課業重擔或是挑食而吃不下。
7.藥物
有些藥物可能會造成消化道蠕動變慢或是刺激消化道而產生不適,進而導致食慾減退。
如何增加食慾?七大方法幫助您
增加食慾的方法,可以根據不同的原因來調整。
1.少量多餐
避免強迫自己一餐吃太多,可以將一天所需的進食量分散開來,減輕每一餐的進食壓力。
2.規律作息
穩定的作息,有助於平衡飲食節奏,而維持食慾。
3.適度運動
飯前散步或輕度運動(如快走、伸展)可促進消化道蠕動與增進食慾。
4.改善用餐環境
可以與人共食,減少孤獨進食,營造輕鬆、愉悅的用餐氛圍。
5.改變餐點的色香味
色彩與味道的豐富度也能提升食慾,讓食物看起來色香味俱全可以從餐具顏色、擺盤、食物顏色搭配、使用香料。
6.舒壓放鬆
平時總是保持平和、樂觀的心理狀態,藉此能同時保有好的進食狀況。也可以嘗試建立良好的進食經驗,不強迫自己一定要把食物吃完,讓吃飯成為輕鬆的一件事。
7.補充保健品
在某些情況下有益於增加食慾,但效果因人而異,且需針對原因食用才會有幫助,以下舉例說明。
- 益生菌:能改變細菌叢生態,幫助維持消化道機能,間接對於增加食慾有所助益。
- 酵素:能幫助消化,進一步達到增加食慾的效果。
- 膳食纖維:是益生菌的食物來源,能幫忙培養好菌,維持消化道健康,進一步對於食慾調節有所幫助。
- 鋅:參與味覺與食慾調節,缺鋅會進而影響食慾。
- 維生素B群:參與能量代謝,增進食慾與精神。
營養師推薦五大增加食慾的食物
酸味食物:檸檬、梅子、醋、番茄、百香果等,能對於味覺產生刺激,進一步產生食慾。
辛香料:薑、蒜頭、洋蔥、胡椒、辣椒、九層塔、香菜等,能增強味覺刺激。
發酵食物:味噌、泡菜、優格、納豆、酸白菜,含益生菌能幫助維持消化道機能,增加食慾。
酵素豐富的食物:木瓜、奇異果、鳳梨等,含有大量酵素能幫助消化。
口感佳的食物:對於年長者或是咀嚼力較弱的族群,軟質地不費咀嚼、溫和不刺激、易下嚥、味道清爽、水分充足的食物會讓他們比較想吃。像是稀飯、軟飯、蒸蛋、嫩豆腐、豆花、魚肉、蛋花湯、絲瓜、冬瓜等。
食慾不振常見問題
為什麼會突然沒有食慾?
突然沒有食慾很有可能是身心在發出警訊,以下是常見原因分類與說明。
情緒變化、低落、緊張都會讓人吃不下。像是考試前、工作壓力、失戀、與人爭執後沒食慾。
消化道不適與許多疾病會讓人感覺吃東西很不舒服,因而不想進食。
睡太少或作息失調,熬夜、日夜顛倒會導致進食時間混亂,而影響食慾。
飲食習慣改變或吃太飽,前一餐吃太多或太油膩、太晚吃,也會讓下一餐沒有胃口,或是突然開始節食、斷食、換食物類型(如吃素)也會影響食慾。
有些藥物也會引起食慾減退。
沒食慾要看哪一科?
其實要依照您有沒有其他症狀來決定該看哪一科。一般來說會先建議看家醫科或內科,可以做基本的檢查,評估是否為消化、代謝或其他系統性疾病,是否需要轉診至其他科別。此外可以依照伴隨的症狀來決定就醫科別,假如出現消化道症狀可以掛腸胃科;情緒低落或睡不好可以看精神科或身心科;體重明顯減輕可以看新陳代謝科;吞嚥困難可以看耳鼻喉科。倘若是特殊情形,年長者沒食慾可以看老年醫學科;疾病治療衍生的沒食慾可以看相關科別或營養科;小孩食慾不佳可以看小兒科。
什麼時候需要就醫檢查?
若您食慾不振持續超過1–2週,或伴隨短期明顯消瘦、消化道不適、情緒不佳、睡不好或找不出原因,建議就醫進行詳細的檢查。
想更了解如何改善食慾不振嗎?
現在就加入 line 好友
會有專人營養師與您一對一咨詢喔!
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