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這5大維他命D的功效!維生素D食物有哪些?不能和什麼一起吃?

維生素D食物有哪些?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逐漸提高,維生素D 近年來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根據最新國民營養調查顯示,不論男性或女性,各年齡層的維生素D 皆攝取不足。主要原因可能為室內活動增加;不愛曬太陽的愛美人士等。加上飲食中含量有限,現代緊湊又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使得許多人無法從飲食中或曬太陽中獲得足夠的維生素D,進而導致缺乏。

那麼,維生素D 的重要性在哪裡?有哪些功能?缺乏又會如何?推薦補充的維生素D 食物有哪些?本篇文章將帶您深入探討維生素D!

 

👉不需註冊會員,結帳輸入優惠碼『YOHOBLOG』就折50元!👈

 

 

維生素D是什麼?

維生素D(又稱維他命D),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因為可以透過充足的日曬自然合成,又被譽為「陽光維生素」,是少數人類可自行合成的維生素。

此外,也可透過飲食中攝取。雖然看似攝取簡單,但臺灣卻有高達 98% 的民眾維生素D 濃度不足,尤其是 19~44 歲這個年齡層的濃度最低。因此,為了國民的健康,適量補充維生素D 就顯得格外重要。

而維生素D 又分成五種形式,分別為 D1、D2、D3、D4、D5,其中以 D2(麥角鈣化醇,ergocalciferol)、D3(膽鈣化醇,cholecalciferol)為人類營養最相關的兩種形式,由於維生素D 比起其他維生素,較不容易於天然食物中滿足一日所需攝取量,故大多數民眾會藉由補充保健食品的方式來滿足。

有研究顯示,比起維生素D2,維生素D3 能夠維持體內較高的維生素D 濃度,故專家或醫事人員大多建議直接補充維生素D3 即可。

以下為五種維生素D 之間的差異:

  • 維生素D1:最初被德國某研究員發現,後來得知維生素D1 是化合物中的某種混合物,而不是純維生素D,所以現在沒有再使用 D1
  • 維生素D2:又稱為麥角鈣化醇,與 D3 同為可以被人體利用的維他命D 型態,但在體內還需轉化成 D3 才能被吸收,步驟上較繁瑣
  • 維生素D3:人類可以自行合成的維生素D型態,也是可以直接利用的型式,其活性為 5 種維生素D 中最高
  • 維生素D4:也是維生素D 的一種活性形式,屬於固醇類化合物,但活性不高
  • 維生素D5:是維生素D3 的人工類似物,其結構類似 D3,但只應用於藥物中

 

維生素D有這5大功效

維生素D功效1:增進鈣吸收

維生素D 最廣為人知的功效就是有助於鈣在消化道的吸收,維持體內鈣離子的恆定。

維生素D功效2:幫助骨骼與牙齒的生長發育

當體內鈣質是充足的狀態時,就能間接幫助骨骼與牙齒的發育,進而維持骨骼與牙齒的健康。

維生素D功效3:促進釋放骨鈣,以維持血鈣平衡

維生素D 可以促進釋放存在體內的骨鈣素,調節生理機能,以維持血鈣平衡。

維生素D功效4:有助於維持神經的正常生理

維生素D 能夠維持神經的正常生理,幫助我們增強體力並調整體質。

維生素D功效5:有助於維持肌肉的正常生理

維生素D 可以維持肌肉的正常生理,有助維持健康。

 

註冊line會員立即領$250

 

缺乏維生素D會如何?這五大族群容易缺乏

缺乏維生素D 會影響生理各種機能的狀態,而影響健康。尤其國人普遍維他命D 不足,更需要重視此議題。強烈建議以下 5 大族群須加強攝取維生素D:

1. 孕婦/哺乳媽咪:

平時嬰幼兒較少曬太陽,透過母奶獲取維生素D 為方法之一。若媽媽本身維生素D 不足,或是哺乳期間過長,皆會影響嬰幼兒攝取的維生素D 含量。

故媽媽須注重維生素D 的攝取,嬰幼兒也可搭配添加維生素D 的配方奶食用。

2. 新生兒/嬰兒

針對剛出生的新生兒或者大一點的嬰兒,本身維生素D 含量不高,加上缺乏陽光的曝曬,特別容易有維生素D 缺乏的問題。因此需要仰賴母乳或配方奶,來補充維生素D。

想更了解兒童如何通過維生素D 補充鈣質,可參考這篇:兒童補鈣5大秘訣,營養師告訴你成長補鈣最重要的三個時期

3. 年長者(50 歲以上)

年長者牙口不便,導致飲食攝取不均;行動不便,減少外出活動曬太陽的時間。綜合以上兩點,其自身合成維生素D 的效率越來越差,故需多補充維生素D 與高鈣食物,來維持健康與日常所需。

想更了解老年人如何補充鈣質,可參考這篇:老人保健補鈣食品 5 大好處,推薦挑選3要點一次搞懂

4. 膚色較深/較白者

膚色較深者,有較多的黑色素阻擋紫外線 UVB,但會降低生成維生素D 的能力;而較白者,長期遮陽、防曬等習慣,接觸太陽時間不足,都會減少維生素D 合成。

5. 脂肪偏高或其它因素

因特殊狀況,影響脂溶性維生素吸收,或阻礙維生素D 釋放的途徑,因不同狀況,而需要特別補充維生素D。

哪些族群需加強攝取維生素D?

 

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有哪些?3大安心來源

一般來說,想要補充維生素D 可透過陽光與食物補充。根據研究,只要曬太陽 15 分鐘,即可獲得 80~90% 的維生素D。而飲食的部分,則可透過動、植物中所含的營養來補充。就讓我們來看看這 3 大維生素D 來源的補充,有哪些差別吧!

1. 陽光照射 安心補充

經陽光照射後,人類會自動合成維生素D。在特定紫外線波長下(280-320 奈米)的 UVB,可使維生素D 合成。

而陽光維生素D,會受到季節緯度或其它因素影響,如:塗抹物理性防曬品,隔絕紫外線吸收;在陰天等烏雲密布時,紫外線能量減少 50%;隔著玻璃、衣物等種種原因,亦會影響紫外線吸收,導致維生素D 無法合成。

因此還是建議每天曬個 10~15 分鐘太陽喔!不只能得到維生素D,還能擁有好心情。

延伸閱讀: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曬太陽好處新發現!小心別曬錯時間

2. 食物攝取 方便好食

建議每日的維生素D,至少要有 10%是從食物中攝取。且食物來源可分為動物性及植物性,動物性食物為維生素D3(Cholecalciferol ,膽鈣化醇);植物性食物通常為維生素D2(Ergocalciferol ,麥角鈣化醇)。

其中,維生素D3 在人體的轉換使用效率上來說,比維生素D2 好。故若為純素食者,就需要特別注意維生素D 是否足夠。

植物來源|維生素D2

維生素D2為素食者攝取的主要來源,多為菇類、豆漿、五穀類、燕麥、苜蓿芽等植物性食品。其中,菇類含有少量的維生素D,但每種菇類所含的量都不同,例如香菇比蘑菇多一點。

另外,食物會受陽光照射多寡,影響維生素D 含量,若將乾香菇拿去太陽底下曝曬,能讓維生素D 含量提高 10 幾倍。因此可特別挑選有受陽光照射多、或經陽光曬乾處理的菇類來食用。

延伸閱讀:營養師推薦維生素D有哪些?特別點名素食者必看 !

動物來源|維生素D3

高脂肪魚類含有較多的維生素D3,如鮭魚、鯖魚、鮪魚、沙丁魚,或透過牛肉、雞蛋、乳製品、牡蠣等食品補充。

動物來源的維生素D3 生物利用率較高,且與植物來源的維生素D2 相比,活性多達 10 倍以上。

以下為營養師列出 12 個常見的維生素D 食物排行榜:

  含量(微克) IU
黑木耳 49.2 1968
鮭魚 22 880
秋刀魚 19 760
乾香菇(日曬過) 16.8 672
吳郭魚 11 440
全脂奶粉 9.5 380
鴨肉 3.1 124
新鮮香菇 2.1 84
雞蛋 1.6 64
豬肝 1.3 52
豬肉 0.1 4

除了維生素D3 可以幫助鈣質吸收,想了解還有哪些食物可以提高鈣質吸收的食物嗎?可參考這篇:高鈣食物的4大迷思,如何正確挑選高鈣食物,吸收率是關鍵

高脂肪魚類不止擁有維生素D,還擁有 Omega-3,參考這篇:營養師講解!10大Omega-3食物排名,5大Omega-3功效好處一次懂!

3. 營養補給 健康維持

若不確定飲食攝取或接收陽光量是否足夠,能否成功轉換為自身所需的維生素D,亦可選擇維生素D 營養補充劑來達成。

但市售補充劑百百種,要如何挑選出適合且正確的營養品?簡單 3 步驟,教你篩選出哪種規格的維生素,最符合日常所需。

➡️  STEP1. 來源為「D3」較佳

與前述提及食物攝取維生素D 概念相同,維生素D3 對於人類會「比較好利用」。研究證實維生素D3 在體內留存時間較長,有較好的作用。

➡️ STEP2. 建議選用「非活性」(標示單位 IU)

維生素D 分為「活性」與「非活性」,活性為藥用,需醫師建議後補充;非活性適合作為日常補充。曬太陽合成的是「非活性」維生素D,當體內有需求時,會自動轉換為「活性」維生素D。不建議直接補充活性維生素D,易造成負擔。

一般包裝上「非活性」標示單位為 IU;而「活性」則標示為 UG,購買前請再三確認,吃下的是哪種維生素D。

➡️ STEP3. 注意標示「劑量」

衛福部建議,成人需攝取 400~600 IU(國際單位),約為 10~15µg(微克)。故挑選補充劑時,建議選擇 400 IU,其餘可透過食物及陽光取得部分維生素D;若標記為 200IU,則可補充兩顆,並依此類推。

補充維生素D三大方法
補充維生素 D 的三大方法,你用哪一種?

 

維生素D有副作用嗎?不能和什麼一起吃?

維生素D(或維他命D3)在一般狀況下是很安全的保健食品,但與一些特定藥品使用有可能產生交互作用,因此建議需與藥品間隔 1~2 小時的時間,若有疑慮可先諮詢專業醫療人員。

但它畢竟是屬於脂溶性維生素,較不容易代謝,若維生素D 攝取過量,會累積在體內造成中毒的現象,包括疲勞、沮喪、全身無力、噁心、嘔吐、厭食、意識混亂等,甚至影響自身修復能力,影響身心健康。 關於維生素D 的每日攝取標準在下一段會提到。

另外,維生素D 常見與以下三種營養素搭配食用,若有補充到相關產品不妨參考一下吧!

維他命D跟魚油可以一起吃嗎?

兩者皆屬於脂溶性的營養素,維他命D在魚油(油脂)的幫助下,能夠增加吸收率,非常適合一起食用。

延伸閱讀:魚油早上吃還是晚上吃?5大「魚油的功效好處」 幫助調整體質!營養師唯一推薦這品牌

維生素D跟鈣可以一起吃嗎?

可以。維生素D 的其中一項功能就是有助的吸收,維持血鈣的平衡,兩者搭配食用再適合不過了。市面上的鈣相關保健食品通常也都會添加維生素D 等複方成分,以增加保健功效。

延伸閱讀:鈣片什麼時候吃?吃什麼補鈣最快?25大補充鈣質食物、蔬菜、水果全解析

維生素D與維生素K可以一起吃嗎?

可以。維生素D3 與 K2 在體內具有協同作用,一般人都知道補鈣要加維生素D3,其實還需要加維生素K2 喔!維生素K 能夠促進骨質個鈣化,尤其是維生素K2 比起維生素K1 有更高的生物利用率,故對於鈣質的吸收與利用具有正面的保健功效。

延伸閱讀:維他命K2是什麽?一分鐘搞懂維生素K食物及功效懶人包

 

維生素D的每日攝取量?

由於單從食物中攝取到足夠劑量的維生素D 非常困難,因此現代人習慣透過食用保健食品的方式來攝取。臺灣衛生福利部建議每日攝取以 2000IU 為上限,故正常食用劑量下無須擔心。

要特別注意一點,由於國外的法規比國內寬鬆,甚至有外包裝『維他命D3 5000IU』這種超高劑量的產品,而台灣的法規規定,若維生素D 的保健食品標示每日食用劑量超過 800IU,為藥品列管,不可以在網路上購買,若真的需食用也建議先詢問專業醫事人員。

每日維生素D建議攝取量

 

維他命D的服用時間?可以睡前吃嗎?

睡前可以食用維生素D,這點是沒有問題的!這裡稍微說明,維生素分為脂溶性與水溶性兩種,維生素D(維他命D)屬於脂溶性維生素,搭配油脂較好吸收,因此建議於飯後或餐中食用,吸收利用效果最佳。

那該白天吃還晚上吃呢?其實維他命D 不論是白天還晚上吃都行,選擇你自己固定且會記得的時間食用即可。

 

 

營養師推薦你這款維生素D
結帳輸入優惠碼『YOHOBLOG』再折50元!

現代人越來越重視營養觀念,但市售保健品琳瑯滿目,要找到合適的還真不容易。營養師推薦【悠活原力】原力維生素D,使用國際瑞士大廠 DSM 原料,其為全球前十大保健原料供應商,品質安全有保障。小小顆方便好吞食,劑量為一顆 400IU 剛剛好,每天吞一顆即有保健功效。並且使用非活性維生素D3,比起活性維生素D3 較不會造成負擔。

【悠活原力】原力維生素D,推薦給需要補充維生素D 的朋友。只要擁有正確的保健觀念,就能持續健康維持喔!

悠活原力D3

 ⚡ 瑞士大廠非活性維生素D3,調節生理機能

 ✅ 增進鈣吸收

 ✅ 有助維持神經、肌肉的正常生理

 ✅ 幫助骨骼與牙齒的生長發育

 ✅  促進釋放骨鈣,以維持血鈣平衡

 

 

關於作者:

營養師 李依縉

李依縉 營養師

畢業於台北醫學大學營養學系,深耕保健食品產業,具有百場演講及保健食品開發經驗,期盼透過營養知識的分享幫助更多人健康。

現職:悠活原力營養師

證照:中華民國高等考試合格營養師、保健食品初級工程師、CTSSN運動營養專業課程認證、腎臟專科營養師

完整營養團隊介紹

 

 

 

 

關於本文專家:

王元聖 醫師

王元聖 醫師

學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經歷: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主治醫師、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住院醫師暨總醫師、新店耕莘醫院外科住院醫師、輔仁大學醫學系臨床教師

推薦:金盞花萃取葉黃素+蝦紅素金盞花萃取葉黃素+蝦紅素(素食)小悠活兒童葉黃素咀嚼錠悠活維生素D3素食噴劑維生素維生素D3錠悠活深海黃金魚油軟膠囊

完整營養團隊介紹

 

 

 

沒回答到你的疑問嗎?

現在就加入 line 好友

會有專人營養師與您一對一咨詢喔!

 

 

閱讀更多:

1. 益生菌有這5大功效!什麼時候吃?營養師幫你整理「益生菌懶人包」

2. 魚油早上吃還是晚上吃?5大「魚油的功效好處」 幫助調整體質!營養師唯一推薦這品牌

3. 晶亮補給、養顏美容!3大葉黃素功效解析,營養師告訴你「葉黃素什麼時候吃最好」!

4. 營養師:維他命C的7大功效你不得不知!一天攝取量多少?睡前可吃?

5. 大豆異黃酮的功效有哪些?什麼時候吃最好?食物、副作用、什麼人不能吃一次看懂

6.「紫錐花功效」遠比你想像的神奇!歐美百年家庭必備保健聖品——紫錐花全解析

7. 番紅花(藏紅花)被譽為紅色黃金!一次看懂「番紅花」功效與禁忌,推薦給需助眠的你

8. 綜合維他命可以長期吃嗎?有缺點嗎?營養師:綜合維他命推薦給這4種人吃!

 

參考資料:

1.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for Calcium and Vitamin D. |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2. Rathish Nair and Arun Maseeh .(2012). Vitamin D: The “sunshine” vitamin

3. H. Glerup, K. Mikkelsen, L. Poulsen, E. Hass, S. Overbeck, J. Thomsen, P. Charles, E. F. Eriksen .(2001). Commonly recommended daily intake of vitamin D is not sufficient if sunlight exposure is limited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